栏目分类

你的位置:爱游戏手机版app下载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姨妈家的经历告诉我, 生儿生女真的不一样

小时候,我总是听到家里的长辈们讨论要生个儿子的事,当时觉得他们很封建。

长大后,尤其是经历了很多事情之后,我开始重新审视这种观点。

就拿我姨妈家的经历来说吧,这事儿让我对生儿生女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姨妈的选择与计划生育的冲突

姨妈年轻时是产科医生,姨夫是大学教师,他们有三个漂亮的女儿。

原以为生活就该这么平静幸福地继续下去,直到1979年底,姨妈意外怀上了第四胎。

当时婆婆知道后非常激动,这胎一定得生,说不定能盼来个儿子啊。

可是姨妈一心想要过上稳定的生活,已经有了三个女儿,再生一个确实有些吃力。

那年正好赶上国家推行计划生育政策,这对有公职的姨妈来说无疑是个“好借口”。

在计生部门的多次动员下,她最终走上了计生车,住进了县里计生站,最后打掉了成型的胎儿。

而这一胎恰好是个男孩,这个时候,婆婆连连数落姨妈太狠心。

当时还年轻的姨妈觉得自己的选择无比正确,她在事业上得到了晋升,手里有了更多荣誉证书,也有更多时间精力来照顾三个女儿。

姨妈和姨夫因工作调动从乡镇搬到了城里,三个表姐都争气,成绩优异,以后也留在了大城市工作,生活看起来很不错。

三个女儿的家庭现状与陪伴的缺失

随着年岁的增长,姨妈和姨夫面临的问题接踵而至。

刚退休时,他们还能四处走走看看,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但年纪大了,体力不如从前,心里对女儿们的依赖感也逐渐增加。

可是老大离他们有三百多公里,老二和老三远嫁北京,每年回娘家是少之又少。

每次过年,看着街坊邻居的儿子带着媳妇孩子回家拜年,姨妈和姨夫的心总是酸酸的。

去医院看病,别人是儿子或儿媳陪着,而他们只能互相偎依照顾对方的小病小痛。

姨夫七十五岁时一次意外摔倒,把姨妈吓得手足无措,多亏了邻居的帮助,姨父才及时送医治疗。

三个女儿心急火燎赶到,但这一幕确实让姨妈心里暗自感叹,如果有个儿子多好,看的需要都不用那么费劲了。

晚年生活的孤独与现实反思

三个表姐也急了,互相商量着轮流请假照顾姨夫出院。

出院后,女儿们就坚持把两位老人接去北京住。

虽然对子女的孝心满怀感激,但越来越觉得北京住不下去了。

生活习惯差异、空间的不便、彼此间的摩擦让老人们在女儿家过得不舒心。

几个表姐终于决定给老人们找个养老院,方便照顾,但姨妈坚持不愿意离开自己熟悉的地方。

她明白现在自己还能自理,一旦进了养老院,说不定日子会难过得多。

尴尬的场景历历在目,姨妈心里对这份尴尬的总结就是,如果有个儿子,目前这种情况可能就不一样了。

姨妈和姨夫的晚年生活,会更容易得到周围现实生活中的实际照顾。

家务琐事让孩子们忙不过来,有儿子的陪伴甚至可以劳累,但却不会让自己感到不适。

儿子与女儿的陪伴差异导致的晚年反思

去年,姨夫突发中风倒在卫生间,姨妈一个人根本没法应付,又是邻居帮忙叫来救护车,才送去了医院。

送医后姨夫就昏迷了,等待的期间姨妈耳边回响的都是老伴念叨三个女儿,如果有儿子陪伴该有多好。

医生说姨夫没办法康复了,只能安慰他们准备后事。

守在ICU门口,姨妈心里充满了遗憾和反思。

如今回到农村老家安葬的习俗使得表姐们尴尬无措,幸亏有侄子跑上跑下忙前忙后才不至于出差错。

姨妈心里清楚,如果有个儿子,事情还会简单很多、不至于劳累至此。

三个女儿不舍,但没办法一直陪老人度过难关,她们有自己的生活和家庭。

即便自己再委屈,姨妈也不愿意去养老院,她只想留在熟悉的家,和过去的回忆一起生活,哪怕再苦。

姨妈的故事让我重新思考生儿生女的问题。

尽管时代在飞速发展,观念在升级,我们也要面对现实。

对家人来说,左右的陪伴和关爱是一笔不可忽视的财富,无论这关爱来自儿子还是女儿,都没有绝对的对错。

很多人曾宣称“不婚不育”,嘴上变得潇洒尽心,然而面对年老带来的孤寂和不变的现状,还有很多现实需求需要追问。

而让爱与亲情成为财富,才是大多数人的心愿。

每个家庭的故事都不同,愿我们每一个家庭都能找到那段专属他们的天伦之乐。